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技推广“领路人”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266  更新时间:2015/9/10 8:52:04  文章录入:admin

人民网9月9日电 在平罗县乡间小道上、田野里,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步履匆匆的农技人员。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都坚持调查农作物生产情况,与农民促膝交谈,宣传指导农作物生产技术。一旦农民在生产方面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总是会立刻想到他。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他会立刻赶到现场“诊脉开方”,从不叫一声苦。他,就是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如。

今年54岁的李建如1982年从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平罗,投身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事业。刚参加工作时,李建如在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工作。小麦红吸浆虫是1985年以来危害当地小麦生产的一大害虫,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李建如骑着自行车走遍全县各个村队,积极组织植保组人员开展小麦红吸浆虫活动规律研究及大面积防治等科研项目。在他的努力下,小麦红吸浆虫预报方法和防治技术在平罗县推广应用,全县小麦红吸浆虫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1986年至1991年,平罗县累计防治小麦红吸浆虫81.3万亩,挽回小麦损失5600.6万公斤,确保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李建如出生在农村,跟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接触农民越多,越觉得有一份责任在身上,就想着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让这些农民日子过得好一些。“一颗种子决定以后所有的收成。好的种子加上好的管理、好的肥料才能有好的收成。当时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水稻、玉米,种子好不好,收入差很多。”李建如说。他针对平罗县水稻生产中直播稻面积大、播量高、密度大、氮肥施量高和稻谷质量低的问题,大面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和水稻旱播幼苗旱长栽培技术,并提出了栽培技术规范,在培肥秧田、控水旱育等育秧技术和宽行稀植、节水控灌等本田栽培技术方面,实现了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先后引进了宁粳24号、宁粳27号、XW-913等大穗中晚熟品种,不仅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支撑,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向高、优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者,李建如认识到,要想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脱节问题,就必须探索出一条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业技术服务之路。在李建如的带领下,当地先后推广了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旱播幼苗旱长、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耕作制度改革、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农业科技新成果20项(次),应用面积达到180万亩(次),总增产粮食5000万公斤,总增产值8000多万元,使平罗县连续7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粮食生产大县。在2013年红崖子生态移民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中,李建如和同事们深入移民点,吃住在那里,针对没有大棚瓜菜种植经验的移民,采取逐棚、逐户进行指导,讲给他们听、带着他们干、做给他们看,使移民逐步掌握大棚瓜菜种植技术,成功实现了沙漠化土地种植瓜类、蔬菜,为移民实现收入368.78万元。

农技服务工作整天与农民打交道,又苦又累,对农民没有感情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的。在李建如心中,农民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农民的心中,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33年间,他服务农民的点点滴滴,已经不只是基于一名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本职要求,更像对亲人的付出与关爱。“工作这么多年,我离不开农民,农民离不开我。农民增收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普通的一句话,道出了李建如干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坚定信念。